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五十四)因为热爱,奋斗路上义无反顾——记厦门极道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志辉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0-10-18 点击数:

校友名片

宋志辉,厦门翔安人。1985年出生,2002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2005年毕业后在厦门太古机场从事机舱维修工作,之后接触汽车行业,辞职投入改装车事业,2009年开店创立“极道汽车”品牌,主营改装套件、汽车性能升级。2014年成立厦门极道工贸有限公司,现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公司提供集碳纤维产品设计、分析、手板制作、研发、模具设计制作、生产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功能服务,与国内外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母校情怀

宋志辉:初中时,我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心里就想找一所比较能学到技术的中专,于是就选择了集美轻工业学校。进了学校以后,所有的老师待人都很好。尤其感谢我的两位班主任陈海娥和黄大华,以及体育教练赖小玲,他们真的是把我当自己孩子一样在教导。教我怎么做人,怎么把功课读好,让我在学校学到了挺多的东西,才会这样慢慢一直进步起来。总之在学校里面,我给自己总结了一点:最重要的还是做人。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尽职尽责的人生引路人,让我到现在还心存感激。

  
文/陈成沛 图/宋志辉提供

从修飞机到修汽车,从赛车手到汽车用品店老板。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跟维修打交道,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相当枯燥的行业,但宋志辉却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和兴趣,并把它转化为创业的动力,在奋斗道路上义无反顾、激情满怀。

“我这个人只要人家对我好,我就会加倍返还给人家。”宋志辉说,“然后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到我的能力允许的范围里;超出能力范围的话,我不会随便去做,因为我就是要坦然地去对待每一样事情。”

他表示,余生会一直与汽车、汽车用品为伴。

三年中专生活,回忆满是感恩

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宋志辉一开始想选的是集美轻工业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后来,当老师的姑丈一番话影响了他:“男孩子学什么文科,应该要学理工科。”

当时的宋志辉也有自己的思考:“因为毕竟念的不是很高文凭的学校,毕业以后也不是坐办公室,所以如果能学到一点技术的话,出社会相对来讲会比较好一点。”于是,他最终填报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

谈起三年中专生活,宋志辉充满感恩,因为他觉得遇到的都是贵人,尤其是引导他人生前进方向的两位班主任:陈海娥和黄大华。

之所以有两位班主任,是因为他换了班级。当时机电专业有两个班,在第一年基础课程之后,第二年有从省内各地来的返乡生,插入隔壁班。

宋志辉是本地人,又是校干部,深得师生认可,所以被班主任叫去这个班级当班长,帮忙协调、管理。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各种机床设备的操作和应用,宋志辉表现比较活跃,也相当优异。

2005年初,他原本规划考大专,刚好遇到厦门太古机场到学校招工,班主任和学校招生部都推荐他去面试。面试通过之后培训了几个月,他就到机场去做事了。

对于母校,宋志辉说:“整个学校的学风还是很可以的,才会慢慢扩得这么大。尤其轻校跟化校,是两所老牌重点中专,合并后,学校现在实力也很强。”

所以到现在,宋志辉常常会以自己为例,跟身边朋友的孩子推荐,如果想选择中专的话,集美工业学校是个好选择。“现在大学生满街都是,在这种专科学校学个一技之长非常重要;毕业后,工厂也比较愿意接受。”
 


刚毕业的宋志辉

修飞机不怕苦,学得快升得快

毕业能马上找到工作,至少可以自己解决温饱问题,这对当时刚满20岁的宋志辉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我刚进太古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义是:我只要一个月能领2000多块就可以。”宋志辉记得当时底薪才470元,收入主要靠加班补贴。而他非常拼命,经常一直加班,一个月可以工作400多个小时,平均下来一天都要十几个小时。

在太古,主要在机舱客舱工作,活虽然比较脏、累,但宋志辉不怕辛苦。

“记得当时做大飞机客舱中比较脏的宠物舱,里面都是玻璃纤维,对身体确实伤害很大。还有就是飞机装排泄物的屎缸后面有一层保护层,人必须钻进去检查维修。当时我的体格比较小,都是直接爬进去。”宋志辉说起这些时,场景还历历在目。

他没有退缩,争先恐后去做,给领班的工程师留下很好的印象。后来,他就跟着一位工程师边学边做,学得快,也升得快。

短短两三年,从培训生跳到技工,再到副领班,而马上要升领班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辞职。

辞职时,经理不想让他走,因为他的勤劳肯干、不怕脏累,是行业中很重要的品质。但此时宋志辉已有自己想要发展的事业——汽车梦。

跨海前往台湾,学习改装汽车

宋志辉最早接触汽车是2006年,当时家里给他买了一辆入门级的吉利车。

“机场里面有很多外企,他们(香港人)掌握了比较前沿的车辆改装、升级知识,我就这样被他们带进去,从此着了迷。”宋志辉开始在网上找一些改装车的资料。

他开的是吉利车,这款车型在网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改装资料。几经波折,好不容易知道北京有一家店可以改装,于是跑过去学习,回来开始尝试自己改车。

真正等到改动起来后,他才发现“还是有很多缺陷”,觉得自身专业维修知识有所欠缺。了解到台湾在这方面的技术比较领先,他索性“跨海学习去”。

“当时真的很痴迷于汽车改装,整天就是到处跑。”宋志辉直言,尤其那时候台湾自由行(个人游)还没对大陆民众开放,他2007年去台中,还需要台湾的制造公司发一个商务签邀请函过来。为了办证,整整折腾了快一年才得以过去。

就这样,接触车辆改装越多,就陷得越深,宋志辉已没有太多的心思放在机场工作。“因为我觉得,汽车改装行业在中国大陆发展很快,已经开始要走到前沿了,所以我就放弃了打工的工作,出来自己做。”
 


宋志辉迷上了改装汽车

  
   那是2009年。其实他要从太古离开时,指导老师还推荐他到建发汽车做主管,但宋志辉经过考虑,还是想自主创业。“如果再去上班,是会比较稳定,但不是跟在机场的工作一样吗?”

而父母对他的选择,觉得是一时脑热,哪里都讲不通。“在我们长辈那一代,你跟他讲到赛车的话,他们就根本没办法接受,就开始跟你讲很多道理,比如在机场上班,虽然工资少没关系,但比较稳定。”

但,铁了心的宋志辉,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来了。

赛车闯出名号,品牌广为人知

2009年,宋志辉在思明区体育路租了一家小小的店面,开了汽车改装店——极道汽车用品部,将自己的兴趣变成了事业。

那时候,他也没有多少积蓄,一些简单的设备还可以配置,比较贵的改装机器根本买不起,就先用租的。举步维艰,但他还是硬着头破撑了下来。

“就连最起码的举升机都买不起,店里面的两条槽还是我自己挖的。”宋志辉说,“当时带了一个徒弟,他看我没有设备,也是头很大,一直犹豫要不要在这边做下去。”

这样的顾虑在大概一个多月后就消失了。“当时我的交际还不错,就拿了挺多业务的,然后就每天单枪匹马在维修。”宋志辉现在还记得,因为设备不齐,他都是客人走了之后,把门拉下来,自己躺在车底下作业,汗如雨下。

一个多月以后,赚了大概2万员,他就开始买设备,再接单,再进一步完善设备。就这样一边做,一边学习,后面把所有设备都弄齐了。

此时父母才慢慢理解他的事业,出资帮助他逐步把店扩大。到2013年左右,他的事业就完全走向正轨了。

改装车行业要打开市场,当时普遍都采用“赛事推广”的形式——开自己的改装车参加比赛,获得成绩增加曝光度。车迷会觉得:“你看赛车手都能用,我们家庭用车提高性能也是绝对可以的。”这是最好的“实体广告”。

宋志辉在拿到赛车手相关执照后,踏入赛车圈,走南闯北出入国内各大赛场——2012年中国西部国际改装酷车秀评比大赛最佳性能奖 ,2014年“车手杯”赛道嘉年华1小时耐力赛季军、圈速赛冠军……获得荣誉的同时,也在行业间闯出名号,助力“极道汽车用品”为更多改装车爱好者知晓,提高客人对品牌的信任度。他走出厦门,在上海、广州、福州等地都有加盟门店。
 


宋志辉赛出名号

认准复合材料,做碳纤维文章

从学习改装开始,宋志辉就跟台湾汽车行业配合,关系越来越好。当时台湾的赛车相关产品,从先进性和质量来看,优于大陆,他就全部从台湾购进。

后来,宋志辉开始在大陆跑市场,发现大家对台湾产品还是比较感兴趣。他慢慢变成贸易商,用货柜将配件进回来,再批发给其他改装车门店,名声就这样做起来了。

“创业就像我们在测试每个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一样,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在市场推广中,宋志辉发现了碳纤维在汽车改装制造领域的庞大市场,民众需求也越来越大。

于是他把以前在台湾学的东西和大陆新技术整合起来, 2014年在同安开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厂,名为厦门极道工贸有限公司。他告别了赛车场,一心一意专注新事业。

从汽车零配件入手,碳纤维还应用到体育用品、健身器材等,事业版图逐步扩大。

“包括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水上运动,比如电动冲浪板,我们内外销都有;尤其在越南,那边客户还比较大,因为很多美国人都到越南的岛屿玩冲浪,有市场需求。”宋志辉介绍。

此外,他们还针对特斯拉的国产化,针对白领阶层设计开发特斯拉系列碳纤维内饰和性能提升,前景看好。
 


碳纤维应用到体育用品、健身器材等,事业版图逐步扩大

  
      目前,除了同安厂,随着业务拓展,极道还开了集美厂,联合其他合作伙伴成立碳纤维相关产品的大型生产基地,提供集碳纤维产品设计、分析、手板制作、研发、模具设计制作、生产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功能服务。尤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市场化,能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宋志辉说,在汽车改装制造复合材料领域,他“这辈子可能跑不开了”,一定要把碳纤维项目一直做下去。

“因为这个材料是多元化的东西,涉及的方向很广。我也跟我们班主任讨论,以后是不是可以去我们学校招机械、模具、雕塑、电商、数控、机床等专业的学生,这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宋志辉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忘母校,想为学弟学妹的就业尽一份心力。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0592-6283333、7790910 传真电话:0592-6079124
招生电话:0592-7790966、7790977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