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四十二)说走就走,47岁再创业——记武夷山天妙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斌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0-09-04 点击数:

校友名片

刘尚斌,福建闽清人。1968年出生,1988年就读原福建化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1990年毕业后在厦门大学工作,随后前往新加坡打拼。1998年回国从事柔性线路板等新行业。2015年开始自主创业,涉足养老领域。在武夷山与当地茶农朋友合作承包200多亩茶山,建立康养基地,创立武夷山天妙春茶业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公司宗旨是“为爱茶之人找寻分享健康原生态的茶”。
 

  
母校情怀

刘尚斌:我出生在小山城福建闽清,祖辈世代务农。作为家中老大,我肩负着照顾弟妹的重任。因此,我期盼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我努力考上了原福建化工学校,却差点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好在,老师认真负责,帮忙落实录取通知书寄出的时间、地址。最终,我找到录取通知书,成功入学。如今回忆起来,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的命运差一点就发生改变!多亏了学校老师,助我踏上求学之路,完成梦想。
 


刘尚斌(一排右一)毕业时与校领导、学生会成员合影

  
文/彭怡郡 图/刘尚斌提供

人生总有许多重大选择,伴随着机遇和挑战;是安于现状,还是力求创新,往往决定了人一生的方向。在每一次面临选择时,刘尚斌从不眷恋“舒适圈”。1995年,他辞去了厦门大学“铁饭碗”的工作,前往新加坡打拼;1998年,他放弃了在新加坡定居的机会,回国投身从未涉猎过的柔性线路板领域;2015年,47岁的刘尚斌放弃了经营十余年的事业,投入大健康行业,为更多百姓谋福祉。

每一次创新,并不是简单的说走就走。想要勇敢地应对挑战,除了需要过人的胆识与决断,更要有深厚的内功。刘尚斌在这些重大选择前从未犹豫,他的一次次“出走”,都赢来了更广阔的天空。

  放弃“铁饭碗”  离乡背井打拼

读书改变命运,刘尚斌一直坚信这一铁律。出生于福建闽清的他,一心希望借助读书走出小山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但作为家中老大,他时刻牵挂着弟弟妹妹的生活。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刘尚斌选择了原福建化工学校化工工艺专业。“那是当时较好的学校,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们县城里有化工厂,就业机会比较多。我选择了化工工艺专业,希望能顺利就业,减轻家里负担。”刘尚斌说道。

不过因为意外,刘尚斌差点与这个求学机会失之交臂。他说,当时通讯条件差,录取通知书只能通过邮局用挂号信寄送。为了收信件方便,他把收件地址填在了高中学校的传达室。暑假期间,刘尚斌经常去高中传达室等,直到开学过了大半个月,仍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失去了上学资格。”刘尚斌说道。

后来,刘尚斌找了县招生办负责人,拜托他们给原福建化工学校打电话。那时候,长途电话费很高,也很难打。好在,学校老师特别负责,明确答复通知书是哪天寄出的,地址准确无误,应该在什么时间会收到。最终,刘尚斌在传达室的一堆信件报纸中,找到了录取通知书。他急急忙忙乘坐绿皮火车,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到学校。

刘尚斌说,虽然他是最后一位到校的新生,但学校老师很照顾他,许多事情都为他着想,经常特事特办。入学不到两个月,正好遇到学生会与团委会竞聘改选。在班主任老师、学生科老师的鼓励指导下,刘尚斌参与竞聘改选,以高票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任学生会主席期间,刘尚斌得到了很多策划、举办活动的机会,如为家里出现突发意外的困难学生组织募捐善款等。在这过程中,刘尚斌锻炼了组织策划和决策能力,学会如何协助学生科老师处理、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因表现积极,1990年7月1日毕业前夕,刘尚斌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年后成为正式党员。

这段求学经历,让刘尚斌更加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毕业之后,他放弃回到离老家闽清较近、位于省城的福建微生物研究所工作,自愿分配到厦门大学化学系,做大学里级别最低的教辅人员和实验员。“厦门大学是高等学府,我希望借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学历。”刘尚斌说道。白天他为工作忙碌,晚上、周末就在厦门大学主办的夜大学习电子学专业。

夜大三年半的学习,为刘尚斌后来转行从事电器、电子元器件等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4月,厦门大学创办化工系,设立了化学化工学院。刘尚斌作为化工系正式编制内的第一号员工,参与化工原理实验室的组建筹备工作。筹备工作结束后,系里安排刘尚斌从事辅导学生实验、准备实验等日常简单而重复的工作。

1994年,为了给父母更加安定的生活,刘尚斌咬咬牙,在厦门购买了一套房子,承担了巨大的负债压力,急迫地需要提高经济收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新加坡的企业正在招聘电子专业人员,工资收入较高,再加上专业对口,刘尚斌觉得自己很有优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厦门大学的工作,离乡背井前去新加坡打拼。
 


在新加坡打工的刘尚斌

  
      在那个年代,放弃这样的“铁饭碗”,对许多人来说是个疯狂的举动。但刘尚斌深知,如果一辈子安稳于世,余生很难有任何改变。直至今日,每到事业低谷期时,刘尚斌常常会拿出当年辞去厦门大学工作的批复函看看。这个珍藏多年的“宝贝”,能让他重拾当年的初心与自信,激励自己更好地应对挑战。

  挖掘商机 转行投身新领域

新加坡是个文化多元的国度,经济发达。刘尚斌所在的企业发展较快,他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决定把生产基地搬到泰国曼谷,并计划派遣一批技术骨干到那里做生产技术保障工作,刘尚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公司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只要在曼谷工作满两年,公司就会帮忙申请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但刘尚斌认为,在新加坡的企业发展空间不大,缺少锻炼的机会。三年合同期满后,刘尚斌决定回国。

刚回国时,刘尚斌进入熟悉的电子领域,从基础岗位做起。平时,他喜欢看报纸杂志,时不时还会上网浏览信息。有一次,刘尚斌看到一家企业正在招聘柔性线路板工程技术员。“当时,柔性线路板是生产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子元器件细分行业,技术门槛也比较高,在厦门仅有三四家企业从事相关领域。”刘尚斌说道。看中了柔性线路板远大的发展前景,他决定转换跑道,投入新领域。

柔性线路板生产制作程序、工序多,牵涉到电子线路设计、印刷丝印、化学(化学蚀刻)、表面电化学处理、机械成型等。只要其中一道工序出现问题,产品就会不合格甚至报废。刘尚斌说,当时,这一行业在厦门刚刚起步,配套代加工厂不多,特别是能有表面电镀处理这个关键核心技术的配套加工厂厦门还没有,产品需要寄到上海、江苏、广东、深圳等地,找有能力承接这业务的代加工厂代加工。尽管每次制作的新样品数量少,但常常需要等待多天。如果代加工不达标,还需要再次制作。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刘尚斌建议公司老板去参观考察代加工厂。考察回来后,他萌生了“自己干”的念头。当然,他也不打无准备的仗。他了解到厦门大学化学系电化学专业很强大,于是专程回到厦门大学拜访电化学专业老师,确定了发展方向。随后,刘尚斌建议公司老板同意其在厦门本地,经营表面电镀处理代加工小厂,来承接公司的代加工业务。2005年,刘尚斌在集美灌口先锋电镀集控区租赁厂房,和别人合伙投资办柔性线路板表面电镀处理代加工厂。

  不惑之年再创业,虽晚未迟

2015年,考虑到电镀行业污染高,对环境不利,且代加工发展有限,刘尚斌放弃了经营10多年的代加工行业,决定转行。这一次,47岁的刘尚斌决定再次自主创业。已过不惑之年,他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一次外出旅游时,刘尚斌饱览了重庆到厦门的大好山水,萌生了转行做旅游服务行业的念头。武夷山旅游资源丰富,刘尚斌计划为前去那里旅游的厦门客群打造专属服务。

刘尚斌多次前往武夷山实地考察。2016年12月,他租赁了当地一座茶厂,取名“金谷归来园”,装修改造成茶旅会所进行经营。在经营“金谷归来园”时,刘尚斌接触交往了不少当地的茶农朋友,帮助他们推销出售好茶的同时,也帮助茶农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刘尚斌也结交了不少做康养旅居的朋友,并开发了大健康保健项目,设计出一套日常比较容易管理运营的商业模式进行推广。他认为,这独特的康保服务技术项目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他正在招兵买马组建闽清样板店经营管理团队,来运营管理。

成人的世界何谈容易,更没有一帆风顺。刘尚斌的种种经历看似顺风顺水,没有太大的波折,实际上是他抓住了一次次暗藏的商机。在这些商机面前,除了要果断、勇敢,更要有深厚的功底积累。正是这一次次成功的转换跑道再发展,让刘尚斌完成了挑战。创业的步伐虽迟,但我们相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候着他。
 


刘尚斌热心公益事业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0592-6283333、7790910 传真电话:0592-6079124
招生电话:0592-7790966、7790977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