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十一)抡过榔头扛过锄头拿过笔头管过人头——记中共芗城区委调研员廖文彬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9-07-08 点击数:


校友名片

廖文彬,1961年出生,福建漳州人,福建轻工业学校(集美工业学校前身之一)分析化学专业7913班班长。毕业后,在工厂抡过榔头(曾任南靖第二糖厂酒精车间副主任);在乡镇扛过锄头(曾任南靖县和溪镇镇长、党委书记,南靖县丰田开发区副处级党委书记);三度在市县大机关耍过笔头(曾任南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龙海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中共漳州市委正处级副秘书长);在党委部门管过人头(曾任中共芗城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现任中共芗城区委调研员,本科学历。

业余酷爱摄影,擅长拍风光、民俗、人文,有近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家级等摄影比赛中获奖并被应用,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心连心摄影俱乐部常务副主席等。


    母校情怀

廖文彬:在校时一件“奇葩”的事,40年过去了,却始终难以忘怀。那时学校管理十分严格,纪律如铁一般硬。晚自习都得点名,平时校门紧闭,学生出入都要登记。当时学校周边的营区时常播放电影,在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能看一部电影特别是爱情片,算是吃大餐过节啦。有一回,一营房又在播放大片。控制不住的我,竟然带头与班上几位同学,偷偷翻墙溜去一饱眼福。当然没有例外,第二天一上课就统统被唤到校长办。“你身为一班之长,还带头违反纪律!”“你们昨晚去看什么电影?说!”我老实答道:“《明天告诉你》。”“现在就说,还等明天。”我又重复一遍:“电影的片名叫《明天告诉你》。”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一听,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1.求学时代的廖文彬.jpg
求学时代的廖文彬

  
文/朱亚圣 图/廖文彬提供

岁月把一代代故事写进我们深爱的这片热土,光影的魅力在于留住岁月。在近期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丽漳州港”全国摄影大赛精品展上,廖文彬拍摄的《美丽的厦大漳州校区》等4幅作品入选。构图独特、角度新颖、内容丰满,图片被放在醒目位置展出。

走近廖文彬,才发现,他是一个不忘初心、敢作敢为、有情怀有爱心的人。

  求学:班级成为省级“三好”先进集体

1979年,廖文彬以南靖县中考状元的身份,来到当时的福建轻工业学校(集美工业学校前身之一)就读。开学不久班主任就叫他担任班长,一直到毕业。后来才知道,除了他成绩优秀,还有一点就是来自农村,比较能吃苦。全班31名同学,20个女生、11个男生。

“阳光、朝气、积极向上,是我们班级的特点。”廖文彬说。第一任班主任叫赖晓玲,泉州人,省体院刚毕业不久,只比学生们大几岁;有时同学们私下都亲切地直呼她的名字,她也十分乐意。有一次被校长听见了,批评说这样不对,不尊重老师。班主任说,没事,这说明师生之间感情好,打成一片。

班上有个女同学生病了,头发都掉光,心理压力大。大家从资金上、生活上、学习上,举全班之力帮她度过艰难时期,化解心理阴影,顺利完成了学业。

得益于班主任是体院毕业的优势,当时班级文体活动在全校很有名气。他们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女子排球队,成绩十分优异,时常到高校比赛,还获得奖项,轰动一时。廖文彬说,如果以学校为单位,出去比赛就不稀奇了。而我们是以班级为单位,在当时是很牛的,填补了学校的空白。

此外,班级还成立了乐器兴趣小组,大家互相学习二胡、笛子、小提琴的演奏技艺,其乐融融。廖文彬当时向一名女同学学拉小提琴,共有三个同学一起学。这名女同学书香门第出身,小学起就受过专业训练,当时在学校也是名震一时。

大家互帮互助互学,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学校的标兵单位。1981年,班级荣获福建省“三好”先进集体称号。
 

2.1981年,班级荣获福建省“三好”先进集体称号.jpg
1981年,班级荣获福建省“三好”先进集体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位厦门女同学得了癌症。她住院期间,廖文彬多次带领同学去看望,还组织捐款。当年每月工资才几十元,但大家都非常热心,每人都拿出一两个月的工资去慰问。时隔两年后,宁德一位男同学春节后从山区老家回县城机关上班的途中出车祸,父子双亡,只有妻子生还。廖文彬第一时间组织同学们赶去慰问,帮忙善后。前几年,又有福州一位女同学得癌症,他组织大家多次去看望,并且号召同学们,只要有谁去福州出差,一定要抽空去看她,能帮多少是多少,主要是精神上的慰藉。

廖文彬说:“我们班级团结的风气非常好,一直延续到现在。彼此之间互助友爱送温暖,四十年如一日,同学情有增无减。”

  工作:从车间主任干到处级干部

抡过榔头扛过锄头拿过笔头管过人头,这是对廖文彬工作履历的最好写照。在每个岗位,他都脚踏实地,守正创新,干出成绩。

1982年毕业后,为了尽孝,担起长子的责任,他放弃了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安排好单位的选择。老师们多次建议:到省厅、留厦门或留校、即便要回漳州原籍起码留市区或县城工作,他都没有听从,毅然要求回到老家南靖县龙山镇,分配在距家门口不到一公里的南靖第二糖厂。

毕业转正的第二年,厂领导就从几年来二三十个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中了他,任命为酒精车间副主任。当时的酒精车间是糖厂新开设不久的附属车间,人员组成时多为被边缘化的工人,生产工艺又新,因而开工以来,生产一直不顺,工人情绪化严重,后来个别工人甚至故意在生产工艺上做手脚,把成品酒精当成废料排掉。这个车间成了厂领导的一块心病。

上任伊始,廖文彬就向厂长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率先在全厂唯一单独实行经济指标责任考核。紧接着双管齐下,一手从人的思想开刀,革新制度管理,多措并举,最大限度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一手主持车间生产技改,提高产能。榨季生产期间,他基本都蹲在一线。有一回,为了改进工艺指标,他在车间一蹲就是两天两夜,没合上一眼,直到问题解决。提起这事,廖文彬笑笑说:“当时年轻,要现在肯定趴下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亏损的酒精车间,当年就实现了大幅度的扭亏为盈,生产红红火火,一时成了全厂乃至全县全市同行业的典型,引起了轰动。
 

3.jpg

  
    第三年,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大中专毕业生里选调,发现了德才兼备的他,把他调到县政府办公室,担任县长秘书,不久首任综合科科长。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写材料、抓督查、办会务、随县长开会下乡、每天为四套班子领导派车等等,一人顶多人的活,事无巨细,样样尽责。365天,除了春节,从没有节假日。连结婚大事,也只休息3天。

由于白天要跟随县长下乡或开会做记录,爬格子、写材料只能用下班时间。每晚加班是常态,偶尔不加班反倒要向主任请假。据他自己不完全统计,全年熬到下半夜的日子,不少于三分之一。长期超负荷运转,严重体力和精力透支,一米七的小伙子,当时瘦成100斤不到,还两次胃大出血住院。这种工作状态下一待就是6年10个月,默默无闻,竭心尽力,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廖文彬戏言,由于不堪重负,同时期调进来政府办的两位小伙子,都先后要求调离,一位下海经商,一位到国有企业。

付出总有回报。1991年11月,他被提拔到县乡镇企业局当副局长。他笑道,在县直机关除了共青团这个“少年家”单位外,他成了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副局长。第二年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幸迎来“春天的故事”,大办乡镇企业开启了第一个春天。政府营造了从未有过的宽松创业平台和全新创业机制,全社会大办乡镇企业如火如荼,全县乡镇企业井喷式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

廖文彬从当地特色产业——饼干生产入手,与时俱进,大胆尝试,牵头进行了一系列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获得成功后,在全县乡镇企业及时推广。在他任上,仅南靖饼干厂,短短两年就冒出了十多家。一时间,饼干企业产销两旺,市场供不应求,纳税总量成为全县龙头老大,乡镇企业一跃成了全县“半壁江山”。

1993年换届,廖文彬被提拔到南靖和溪镇担任镇长,是全县最年轻的乡镇长之一。当时319国道改造,路基部分,从资金筹措到工程施工,实行“谁家孩子谁抱走”的政策。他担任和溪段总指挥,这一段是沿线6个乡镇当中,公里数最长、工程量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一段。他一竿子插到底,组织人马,没日没夜,统筹协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他难能可贵,十分有前瞻性地大胆积极向县里呼吁,改变原有的施工设计方案,建议把南靖沿线6个乡镇的集镇经过地段至少4公里,路基从原设计的12米扩建到23米二级公路标准(该标准到目前为止仍属国道建设最高标准;当时319国道龙岩地段,已赶在漳州之前拓宽改造完成,路基只拓宽至9米)。

明知此方案的提出困难重重,至少有三:一是在漳州地段,与其他平原乡镇比,地处山区乡镇的和溪镇,道路的前面是万丈深渊的河沟,后面是陡峭的高山,施工任务堪称最艰巨;二是当时各个乡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特别和溪更是压力空前;三是国道车流量大,路基拓宽施工时,既要保国道畅通,又要按市里时间节点超常规赶工期,施工难度相当大。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坚持己见,力排众异,单枪匹马,挑战极限,最后获得了县主要领导和市县分管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赏,方案获得批准。此事后来被传为佳话。

1996年换届,廖文彬被重用调整为和溪镇党委书记。当时漳州确定22个党建先进示范镇,和溪是其中之一,成为全市山区类型的党建先进示范镇。
 

4.jpg

  
    南靖丰田华侨农场,同漳州的其他华侨农场一样,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是全省最后一批管理权限下放地方政府的华侨农场,比全省整整慢了三年之久。下放后的1999年,廖文彬受命于危难之际,再次被委以重任,提拔到这个华侨农场担任党委书记兼任新设置的丰田华侨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和丰田镇党委书记,成为首任体制下放后副处级干部。

当时,廖文彬的母亲很不理解:在乡镇干得好好的,干吗要到这个连工资都发不出去的地方呢。

上任伊始,面对百孔千疮的烂单位,又首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全新管理体制,他披荆斩棘,大刀阔斧,与同时到任的场长和陆续到任的几位新班子成员一道,大胆实施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企业清产核资、农村双田制等10项全方位、无死角的改革,迅速扭转困局,改变了全场干部职工工资常年拖欠、办公电话被停机、加油站不给公车加油、公车坏了没钱修、干部基本不上班、连通知农场副职领导外出开会都不去的被动局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华侨农场系统的改革先锋和样板单位。一年后,全省华侨农场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两年后,国侨办组织的全国华侨农场现场会在这里举行,现场取经问道,推广丰田经验。

此后,廖文彬离开家乡,踏上异地任职,开始人到中年后的新一轮转折。

2002年,他到龙海担任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2003年到漳州市委办担任副主任。2006年担任市委副秘书长,提拔为正处级。2007年到芗城区委担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2011年转为正处级调研员至今。

在市委办系统,他重新拿起笔头,码起文字,和大材料、大文稿打交道,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在芗城区,先后主抓分管组织人事、计划生育、农村农业工作、创国家级卫生城市、重点项目、精准扶贫、迎宾西路(319国道)改造等等,如今又兼任计生协会会长。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机关工作历练,两者之间相得益彰,加上他乐观、向上、尽心尽力,使不同时期不同工作都能出新出彩,亮点频出。

廖文彬说,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要有好的心态,保持平常心。我做梦都不敢想这辈子会当到正处级干部,所以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爱好:喜欢摄影游泳太极拳

喜欢摄影的种子早在中学时代就播下了。到厦门读书后,廖文彬开始自己冲洗照片。他在家里临时搞了个暗房,自己摸索——显影、定影、漂洗到晾干,一气呵成。由于暗房要求红色光线,他就用红领巾把白炽灯裹起来。夏天很热,就穿着一条短裤衩干活。

在他办公室书柜里,叠放着一大堆《中国摄影报》和摄影杂志。由于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他不太方便跑很远,所以拍摄范围以漳州各县市区为主。他说,拍出好的照片,不一定跟风往外跑。他拍的题材,大多是人文和民俗类,90%以上是本土的,同样精彩。
 

5.酷爱摄影的廖文彬“全副武装”作业.jpg
酷爱摄影的廖文彬“全副武装”作业

  
    前几年,旅游开发的需要,诏安县举办一次省级摄影大赛。廖文彬跑到号称“天池”的常山水库半山腰,一蹲就是2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好一艘木船从远处划来,波光粼粼,水天一色,他采用逆光拍摄,高速连拍按下了快门。画面相当唯美,人文气息浓厚。后来,这幅命名为《天池上的来客》的作品获得特等奖,被举办方和有关部门广泛应用,短短时间吸引不少驴友前来探险游玩。现在政府已正式对这个地方大投入开发旅游。

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的天一总局是全国文保单位,他选择在有晚霞的蓝调傍晚时分,用慢门、补光的方法拍摄。这幅作品至今还经常被当地政府用于对外宣传。

他的摄影作品《胚胎》《土楼节日》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获得漳州市第六届、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还有3幅作品获中国原生态国际奖、8幅获国家级奖。

除了爱好摄影,他还坚持在九龙江上冬泳十多年,至今身体相当棒。

2015年开始,他又学习太极拳,向陌生的领域进军,以收强健体魄之效用。他说,没有好的身体、好的心态,就没有好的工作成效。精干微瘦的身材下,他,永远保持一颗与时俱进、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心。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0592-6283333、7790910 传真电话:0592-6079124
招生电话:0592-7790966、7790977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