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访谈 > 正文
(优秀校友探访系列之四十七)守护一座城 挚爱一家企 成就一生梦 ——校长陶顺生飞往宜宾探访优秀校友周晓川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9-08-11 点击数:

校友简介

周晓川,四川宜宾人。1967年出生,1984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造纸机械专业,1987年毕业后在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32年间,从最基层的维修工做起,逐步成长为中层干部、公司领导,现为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不论身处何种岗位,坚持技术革新,为公司节能减排、扭亏增产做出贡献,2004年获得宜宾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拥有三项国家级专利。工作之余不忘深造,2003年获得研究生学历。

  
(文/荷洁 图/陈清阵)

一座城,一个人;一家企,一辈子。校友周晓川生于宜宾,长于宜宾,除了年少时到厦门求学的三年,他没离开过宜宾;而且,中专毕业至今一直待在同一家企业——宜宾纸业。在宜宾新一轮发展中,造纸这个传统行业获得了新生,周晓川也步入了事业的春天。

8月5日,校长陶顺生带领学校离退协会会长陈子荀、教务处陈清阵老师,前往四川宜宾,探访优秀校友——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周晓川。谦虚的周晓川谈得更多的是宜宾的发展;他说,个人的一点进步,相比于一个时代的剧变,一座城市的腾飞,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之前大家对宜宾的印象,基本止于五粮液;而此次宜宾之行,大开眼界。这座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美誉的千年古镇,不仅获得了长足发展,而且正在下一盘很现代的、很大的棋。周晓川介绍说,本着“双轮驱动,创新发展”的思路,凭借着传统产业积累的财富,宜宾市挺进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正朝着国家高新区的目标前进。特别能体现宜宾人气魄和眼光的是,他们倾力打造了“大学城”,筑巢引凤,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15所高校签署项目落地协议。

富有实干精神的周晓川,和宜宾这座城市很合拍。周晓川说,读中专时,他们是委培生,所以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毕业后是要去企业的,于是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好好干,当行业的领头羊。毕业后,其实他有机会去四川省轻工厅,当公务员,但他毫不犹豫拒绝了。因为这和他的“实干”目标并不相符。2000年左右,他成为市委组织部考察的储备干部,有望去当副县长,他再次拒绝了。

周晓川说,当然不是说当公务员就不实干,而是自己更喜欢企业的“接地气”;再说,2000年左右公司正处于关键时期,自己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从进公司的那天起,周晓川就以“拼命三郎”的干劲,致力于技术革新,三十多年初心不改,即便走上领导岗位也依然坚持。1998年在公司热电厂担任副厂长期间,他实施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取得了分厂经济效益连续四年保持20%的增长成绩。2003年,他通过原料结构调整和技术攻关,让公司结束了长期依赖进口浆板生产新闻纸的历史,生产成本下降,彻底扭亏。2004年,他主持了中段废水处理的调试工作和脱色工程,使公司成为四川省第一家造纸废水治理达标排放的企业。2005年,他主持组织了提高食品纸质量、降低成本的攻关工作,公司由此具备了生产食品纸高端产品的能力,为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诸如此类的革新成果,可以列出一长串,我们只能了解一二。早些时候,周晓川的很多成果都没有申请专利,他对此不是很在意。而在2014年到2017年,他接连获得了三项国家专利。他说:“想方设法攻克技术难关,这是我一早就认定的事情。有问题不怕,解决了就好。不断摸索,解决现实问题,这才是有意义的。”

周晓川说,公司2012年开始搬迁,市政府投资巨大。搬迁不光是面积的扩大,更是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升。依托于宜宾丰富的竹资源,公司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竹浆造纸企业”。作为老“造纸人”,他对此充满信心。“宜宾的发展势头这么好,身为宜宾人很自豪,我只有更加努力。人生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奋斗过。”

陶校长表示,宜宾的发展,令人震撼;校友的经历,令人欣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机遇,个人的努力改变了时代。工科学校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实干型、专家型人才,我们有成千上万像周晓川一样的校友,奋战在生产、科技第一线,为国家建设贡献聪明才智。他们是学校办学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方向。
 


优秀校友周晓川
 

    


陶校长一行参观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陶校长在公司展厅签名留念:创新引领未来,管理铸就辉煌
 


合影

联系我们

学校电话:0592-6283333、7790910 传真电话:0592-6079124
招生电话:0592-7790966、7790977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